◆ 麦邦盈
三哥与鹅的故事,就像一部电视连续剧。故事没有脚本,而且已经演了十几年,目前还在演。
张三读完初中就回家了。十几岁的孩子,下不了地挑不动担,爸妈讨论了好多次都没有一个好主意,张三却自己说要养鹅。爸妈商量了一下,说那就买20只养着看看吧。
于是,十六岁的张三就拿着一支长长的竹子当指挥棒,当上了“鹅官”。没想到,他一干就有声有色地干了8年。
张三的家乡以前叫做大岭大队岭边小队。一条叫做大坡的小溪无声无息地从西来到这里,拐了个弯,然后又无声无息往东远去。这里气候温和,水草丰盛,张三就每天都把他的鹅群赶到这里放养。溪里有水,岸边草绿,所以张三的鹅每只都长得肥肥美美。张三养鹅来去都是一个人,但是他并不感到寂寞。天上有云水里有鱼草绿花红,还有啾啾唧唧的三三两两的飞来飞去的小鸟。张三的赶鹅竿只是一支长长的竹竿,可是威信好高,把它往那里一插,一只鹅都不会擅自远去。张三的午饭回家吃,鹅的午休在溪边。张三回家吃了饭后再回去,鹅就在溪边小憩的小憩,戏水的戏水,没有一只离群的。
让张三放弃养鹅的原因很简单,就是一个字:钱。
有一次张三上市里吃午饭,同桌的人问:“你就是张三吗?”
“是。”
“你的鹅不错。我经常买。”
张三就奇怪了,从没见过面啥时候把鹅卖给他了呢。后来才知道他是从宏庆手里买的。原来宏庆把他的鹅买下来,然后再卖给别人。一只鹅从鹅崽养到出卖需要七八十天的时间,宏庆却一转手就赚了一大笔。
于是,张三果断放弃了养鹅,转为卖鹅,把别人的鹅卖给别人。由于经常在市上卖鹅,张三又有了新的发现,就是卖活鹅远远比不上加工鹅肉。于是张三又果断转业,到市上租店卖鹅肉,地点就在街上最西边一间小小的临街瓦房。店名就叫“三哥鹅肉店”,红纸黄字,贴在小店的前面。鹅肉就两种,煮的和烤的。还有饭团,有清汤。饭团是用鹅汤煮的,买一送一。清汤里面有冬瓜,免费供应。不炒菜。店面不大,里面只能摆三张桌子,当然走廊里适当时候也可以摆两张。考虑到生意的需要,张三还请房东夫妇和他们的小女儿做帮手。具体的工作很多,宰鹅、烧水、去毛、煮鹅、烤鹅,还要煮鹅饭、捏饭团、熬冬瓜汤等等。
张三的称呼应该是从这个时候起变的。来消费的人很多,不少人都声高声低地招呼“三哥”。三哥的鹅肉店很快就出名了。想来原因可能有几个,一个是鹅肉好吃,鲜嫩香甜;一个是饭团买一送一,就是说第二个饭团是免费的,有人来了就吃一个,把另一个带回去给家人,这样就变成一人吃饭两人都不饿。汤里有冬瓜,也是不用花钱的,而且又香甜。于是很多人都来吃。
很多人特别是做生意的人经常问三哥,你的生意为什么这么好?三哥说并没有什么秘密,三个字:要用心。一只鹅要变成肉一把米要变成饭团一勺水要变成汤,都是有个过程的,用心不是只嘴上说说,必须落实到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。例如去毛,宰鹅之后多久要去毛,水温多高,应该怎样才能去除得更干净,都不是乱来的。至于煮鹅的这个环节,非常重要,全程都是三哥亲自操作。水不开不行,太沸了不行;煮不久不熟,煮太久会柴。水里有没有添加了什么呢?肯定有添,而且不只一种。这些都是三哥生意红火的秘密。
街上做鹅肉生意的人不少,但是都做不过三哥。后来,有三家来找三哥,想从这里进货去卖。三哥想了一会,说:“不行。”
“要不,挂你的招牌也可以呀。”
“这样可以。”三哥爽快答应了。
后来又先后有五家来找三哥进货,也说挂三哥的招牌。
生意大了,工作量大了,爸妈也放下家里的农活到市上来帮忙。有一个问题又摆在眼前了:铺面太小,不够用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爸妈跑来跑去太辛苦,特别是刮风下雨天。
爸妈就叽叽喳喳地说着去租大一点的店。三哥想了想,说:“不用了,回家。”
“什么?这么好的生意,不做了?”
“做。回家做。不做零售只做批发。”
爸妈也想明白了,生意照样做,又免了铺租。
房东夫妻俩就急了。男房东说:“招牌不用拆,我们照样去进你的鹅肉来卖可以不?”
“可以呀。”三哥很爽快地回答。
女房东说:“就让我家心香继续去跟你打工可以不?”
三哥一听就有点为难了,他妈妈却突然说:“你家心香有对象了不?要不让两孩子处处看?”
“心香年纪还小呢。”
“你不要看我家三哥有点老,其实他才28岁呀。”
“可以看看。”心香还没有说话,她妈就表态了。
三哥和心香一起为店里操劳,看起来平时都很忙,没有多少时间谈恋爱。然而,不久之后,两人就结成了夫妻。
三哥没有店了,但是他的生意却比有店的时候好上好多倍。有店的时候他的鹅肉是一盘一盘的卖,没有店了他的鹅肉是许多只许多只的卖。
怎么回事呢?当然是因为名气了。什么是名气?名气就是好吃。现在三哥鹅肉的名气有多大?市上好几家大酒店都来要他的水煮鹅、烤鹅,酒店的橱窗上还明明亮亮地写着“三哥鹅肉”。镇墟上就更不用说了,有人做过统计,卖三哥鹅肉的饭店和小摊共有十二家。听说邻近的椰林和北岭镇墟也有人来联系生意,三哥想了一会儿才说:“限量吧,每天三只。实在是忙不过来。”
三哥的鹅肉确实和别人的不同。味道不同口感不同,肉质鲜嫩,淡淡的甜,淡淡的香,吃了之后心情也不同。很多人一边吃一边夸赞,夸鹅肉也夸三哥。听说还有人一下就买了三哥的三只烤鹅,打包托运给上海的朋友呢。
鹅是一样的,做出来的肉却大大不一样,那肯定就是人的问题了。很多人问三哥有什么秘诀,三哥的回答是:“哪有什么秘诀?用心做就可以了嘛。”
三哥没有说实话,不过也可以理解,做生意,哪有人会轻易把秘诀告诉别人呢?鹅肉好吃,大家享受了美味是事实。
最近,大岭村传出了两个新闻。一个是三哥为自家制作的鹅肉申请了商标,名字就叫做“三哥鹅肉”;另一个是村委会上报了三哥为大岭村发家致富带头人。
◆ 麦邦盈
版权所有©琼海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: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文域名:琼海市人民政府.政务
技术支持:琼海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: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
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898-62832261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:0898-12345
琼公网安备 4690020200003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:4690020004 琼ICP备2021000526号